欢迎访问南丹县人民医院官方网站

医院新闻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/医院新闻/特色技术

我院新生儿科顺利完成县域内首例肺表面活性物质代替治疗,为危重新生儿救治再添“利器”

发布时间:2023-08-03来源:作者:浏览:

分享到:





#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

 

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(NRDS),也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(HMD),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,多见于早产儿、母亲有糖尿病和剖宫产的新生儿,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。该疾病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,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,患儿生后4-12小时内出现进行呼吸困难,出现气促、呻吟、吐沫、发绀、吸气性三凹征,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

病情回顾







     7月17日,我院新生儿科在科主任柏世茂的指导下,首次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替治疗,成功救治一名早产、低体重、低体温、新生儿窒息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重新生儿。

    据悉,一孕32+1周早产患儿,因生后呻吟、吐沫、呼吸困难,遂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科。查患儿体温不升,心率148次/分,呼吸46次/分,血氧饱和度87%,反应差,呼吸不规则,全身青紫,在无创辅助呼吸机辅助通气下呼吸困难仍进行性加重明显,情况十分紧急,急需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药物注入肺部,改善患儿的呼吸。

   在完善相关检查后,结合患儿实际情况,科主任柏世茂立刻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对治疗和护理进行讨论,最后决定为患儿实施“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”。在新生儿科、手麻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全力配合下,患儿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90%以上,药物无返流。患儿呻吟、吐沫、呼吸困难明显减轻,面色逐渐转红润,数天后患儿自身的肺泡PS产生,使肺泡功能逐渐恢复正常。

     经过医护人员9天的精心治疗,如今患儿已可以正常呼吸,并能有力地吮吸乳汁,体重也从2000克长至2110克,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,于7月25日治愈出院。



    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的开展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、低体重儿、超低体重儿的肺提供了更好的保护,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治愈率,均有重要意义。此外,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、胎粪吸入综合症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。

该项治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我院危重症新生儿、早产儿的救治能力,扩大了医院产科、新生儿科收治早产产妇及患儿的范围。

此次早产儿救治成功,标志着我院新生儿科在早产儿、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救治能力处于县内领先水平,也是我院产科、新生儿科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方面紧密合作的典型案例,更是体现了我院在危重症疾病救治方面多学科协作的综合实力!



    南丹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是我县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,中心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,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危重新生儿救治技术,中心不断创新,积极开展新技术、新业务持续为新生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,承担南丹县县城及乡镇新生儿救治和转运工作。科室有高素质的护理队伍,有卫生部门认证的新生儿专科护士,团队技术力量雄厚,现有医生5名,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,主治医师3名,住院医师1名,科室开放床位10张。科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,各种抢救、监护、生命支持等设施齐备,包括:无创呼吸机、多功能监护仪、新生儿培养箱、蓝光箱、床旁心电图、输液泵、吸入氧浓度度监测仪、经皮黄疸测定仪、简易呼吸器、新生儿可视喉镜等。我科开展了从高危新生儿的产时监护到产后救治、危重新生儿救治、出院后随访等全方位的新生儿诊断、监护与治疗。主要诊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、新生儿肺炎(包括重症肺炎)、新生儿重度窒息、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、早产儿、低体重儿、低血糖、呼吸衰竭、新生儿呼吸暂停等。

          新生儿科电话:0778-7234061


来源:儿科 吴孟苗

编辑:袁    园

审核:胡宗敏

监制:覃候山





返回顶部